艾灸与便秘
艾灸与便秘
不同类型口腔溃疡的穴位按摩方法
中医认为,口腔溃疡是由于脏腑内热蕴结,或气阴两虚,或阴虚火旺,或脾胃虚弱,湿阻所致。
上火便秘:3396便秘的典型症状是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排便间隔时间长。
部分患者还出现腹胀、口臭、抑郁等症状。
便秘的发生大多与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制有关。长期便秘导致体内毒素堆积过多,对身体有害。
原因:阴虚导致肠道水分不足,这样肠道就会干燥,缺乏驱动力。
另外,阴虚的人因为体内有燥热感,所以更喜欢喝冷饮,吃冷食。
吃得太凉太冷会损伤脾阳,影响脾气的促进功能,进而加重便秘。
中医认为,暴饮暴食、热量过高、饮水不足、血虚阴虚,都会导致肠道津液不足,失去对粪便的润滑作用;
情绪不适、悲伤忧虑、忽视定时排便、久卧少动导致气滞、不能沟通、失职;
痔疮、肛裂患者长期忍受排便,导致升降失调,或因脾虚气虚而导致传导、衍生能力减弱。肾虚精耗不能蒸发津液,润滑肠道,阻止粪便排出。
不同类型便秘的艾灸配穴方法
治疗便秘的常用穴位3354有很大的不足。
艾灸便秘也要分型治疗,但有一点基本适用于所有便秘,那就是上巨虚。
上巨虚是胃经上的一个穴位,具有和胃、通经活络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便秘、消化不良、腹泻等疾病。
上巨缺位于小腿前外侧。当小腿的鼻子在6寸以下时,是从胫骨前缘水平指,也就是常用的穴位足三里以下3寸。选穴时,测量四指距足三里的距离。
1.虚拟秘灸疗法
这种便秘多见于老年人,因为他们大多气血两虚,气虚,所以没有排便的力气;
如果阴液不足,肠道干燥,津液不足,不能润滑肠道。所以,老年性便秘多为虚劳型便秘。艾灸时应选择益气养阴的穴位,如支沟穴。
支沟穴是通便的体验点。位于臂背,阳池穴与肘尖连线上,横腕三寸,横腕四指。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配合太溪穴使用效果更佳。
太溪穴是肾经上的养阴穴,位于踝内侧尖与跟腱后侧的中点。
枳勾穴用于行气,太溪穴用于养阴,正好可以治疗气阳两虚引起的便秘。
2.冷秘灸疗法
寒,顾名思义,就是寒气袭肠而引起的便秘。
055-79000说“有寒结,寒气藏于胃肠,阴凝而不运。津液不通,所以结晚了,脉晚了,吃不下饭,腹痛。
也就是仲景所谓的阴结。“说的就是这种便秘。
感冒患者因为阳气特别不足,所以要用温阳法治疗。
艾灸的时候要选择一些温阳的穴位,比如神阙、关元等。
神阙穴,位于肚脐中部,是任脉上的阳穴,有很好的温阳作用,也是人体的长寿穴。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下焦的作用,可用于任何元气丧失。长期艾灸关元穴有补肾壮阳的作用。
3.气秘灸疗法
所谓的气的秘密
主要症状:大便不畅,无缓解欲望,腹胀严重,经常嗳气,苔白。
艾灸点:舒天、枳沟、水道、惠来、太冲、内庭、中脘。
功效:行气通便。
6.阴寒凝滞型便秘的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困难,小腹冷痛,面色苍白,小便清亮,四肢不温,舌淡苔白。
艾灸穴位:艾灸中脘、舒天、神阙、关元、足三里、气海、太溪、脾俞、舒威、大肠俞、命门、肾俞、关元。
功效:温阳通便。
7.气虚便秘的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便秘,面白乏力,四肢倦怠懒言,舌淡苔白。
艾灸穴位:中脘、舒天、神阙、关元、足三里、脾俞、舒威、大肠俞、气海、三阴交、高皋、舒天、大恒、腹结、中极、足三里、大敦、三焦俞、气海俞、大肠俞、枳沟。
功效:补气通便。
8.血虚便秘的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干燥、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健忘、唇淡、舌淡、苔白。
艾灸点:舒天、枳沟、水道、惠来、丰隆、足三里、三阴交。
功效:养血润燥,通便。
9.阴虚便秘的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干结,头晕耳鸣,心烦失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
艾灸点:舒天、枳沟、水道、惠来、三阴交、太溪、丰隆。
功效:滋阴通便。
10.阳虚便秘的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干结或干燥,排泄困难,小便清长,面色苍白,四肢冰凉,脘腹冷痛,舌淡苔白。
艾灸穴位:中脘、舒天、神阙、关元、足三里、气海、三阴交、脾俞、舒威、大肠俞、高高。
功效:温阳通便。
一种治疗便秘的灸法
1.用艾条轻轻艾灸,将艾条点在冰台上,将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所选穴位的两侧,将艾条垂直握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距离皮肤3至4厘米。如果患者感觉温热到轻微灼痛,如果感觉太热可以旋转活动,这样温暖就可以持续刺激。每个穴位艾灸5到10分钟。
2.艾灸:取新鲜生姜,根据穴位面积切成0.2-0.5cm厚的姜片,中间刺几个孔。艾灸时,将新鲜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大火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艾炷进行艾灸。当病人感到局部灼痛时,将姜片轻轻提起。
3.在脐窝里放盐,上面放0.3cm厚的姜片,用枣子大的艾炷点着姜片,艾灸两次,20分钟左右,直到皮肤变红,每天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