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姜灸的操作方法即注意事项,隔姜灸的操作
隔姜灸的操作方法即注意事项,隔姜灸的操作
艾灸可以天天做吗?
艾灸能不能天天做,主要看几个方面。首先是我们自己,如果能接受艾灸。
艾灸和隔姜灸的效果2020-07-17阅读:13447关于隔姜灸
隔姜灸是隔姜片在皮肤和艾炷之间施灸的一种方法。
古代广泛使用隔姜灸。经典记录表明:
(1) 《针灸大成》:“灸用生姜,切片如钱厚,置于上舌穴,然后灸之。”
(2) 《类经图翼》:“将生姜切成薄片,放在痔疮的痛处,用艾炷灸生姜。黄色的水会出来,自行消散”。
(3) 《理瀹骈文》:“头痛用酱姜贴太阳烧艾一炷。”
(4) 《针灸逢源》:“筷子上放姜片,艾灸三十而强。”
[功效]
生姜味辛温,入肺、脾、胃经。
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祛痰止咳、平喘益气的功效,故可用于治疗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等。
隔姜灸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胃肠无力等疾病。
隔姜灸因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成为最常用的灸法之一。
艾灸治疗和古代大致相同。如果稍有改善,在艾炷中加入一些药物或在艾灸片下涂上一层药粉,其疗效会加强。
艾灸方法
[艾灸准备]
艾叶、鲜姜、镊子、粗针、火柴、香烛、灰盒、甲基紫等。
选取新鲜生姜,沿生姜纤维的纵向切成厚度约为7.5px的姜片,
姜片的大小可以根据选定的穴位和艾炷的大小来确定,然后用三棱针刺破姜片进行导热。
艾灸时,将准备好的姜片放在选定的穴位上,上面放上大或中的艾炷,然后用线香点燃艾炷进行艾灸。
当患者感到局部有灼痛感时,可短暂提起姜片,停放艾灸,或换艾条艾灸。
一般每次施灸5 ~ 10次,程度以施灸处出汗潮红不起泡为度,每日1次,7 ~ 10次为1个疗程。
艾灸后可在艾灸部位涂抹红花油,既能防止皮肤灼伤,又能增强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事项
(1)隔姜灸用的姜应为鲜姜,现切现用,不能用干姜或嫩姜。
(2)姜片的厚度应根据施灸部位和病证而定。如果脸部是敏感部位,姜片可以切厚一点;如果患有急性或疼痛性性病,姜片可以切薄一些。
(3)如果在艾灸过程中不小心烫伤皮肤,使皮肤变成透明发亮的水泡,要注意防止感染。治疗请参考无痕灸。
(4)艾灸后,宜暂时避风吹风,或用干毛巾轻轻摩擦,使汗孔闭合,不要摸到外邪,以利于恢复。
如果是艾灸引起的面神经麻痹,艾灸后一小时内要少说话,不喝水,不吃东西,安静休息,以便快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