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艾灸位置图,艾灸补肾的位置
补肾艾灸位置图,艾灸补肾的位置
艾灸取穴治疗慢性肾炎(尿毒症)
慢性肾炎(尿毒症)艾灸取穴:肾俞、脾俞、命门、大椎、
肾在中医乃至整个中国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内涵。
中医说肾虚不等于肾衰竭。中医所指的肾和现代医学所指的肾不是一回事。肾虚不是肾衰竭,而是气血阴阳虚弱,没有肾衰竭严重,危及生命。
古语有云“人老了肾先衰,肾精不足则无子”。
说明肾与人的寿命和生殖密切相关。
其实,在中医看来,肾是人体阴阳杨琪和血的基础,影响着整个人体的生理功能。
所以肾的功能很多,但最根本的功能是藏精控水。
肾藏精
对于“肾藏精”的功能,关键是要理解“精”的含义。
精,即精气,是构成和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按其来源可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先天的精来自父母;
后天的本质由我们从饮食中汲取的营养和内脏代谢的微妙物质之间的交流组成。
肾藏精有多重要?
可以打个比方:肾中之精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就像国库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一样。一旦国库出现赤字,国家就可能解体消亡;同样,人体一旦精气不足,轻则整个人体的生理功能都会受到影响,重则寿命缩短甚至濒危。
具体来说,肾精的生理功能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二是调节全身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
当人体肾精不足时,中医上常称之为“肾虚”。
对于孩子来说,主要会影响其生长发育;
对于成年人来说,主要是影响他们的新陈代谢和生殖功能。
肾主水
肾脏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控水”,即肾脏可以调节人体内水分的代谢。
如果这个功能失调,人体就会出现盗汗、虚汗、浮肿等现象。
所以我们平时注意滋肾补肾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医里也有“久病肾”的说法。对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常见慢性病的康复也有积极意义。
艾灸穴位
1.肾俞穴
肾俞穴是肾脏的背俞穴,可通过艾灸来补益肾气。沈雪穴位于腰后部,第二腰椎下方一寸半,也就是第二腰椎,与前面的肚脐齐平。
2.关元穴
关元穴在肚脐下3寸,又称腹部,是人体真气和元气生长的地方。刺激这个穴位最好的方法就是艾灸。
3.气海穴
气和关元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共同保护生殖系统。小腹是女性子宫和男性精囊的藏身之处,是极其重要的部位,所以这个穴位一定要艾灸。
4.三阴交
对于女性来说,三阴交穴尤为重要。是妇科疾病的“灵丹妙药”。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脚内踝尖上方3寸。它是肝脾肾经的交汇处,女性可以经常艾灸。
5.太溪穴
艾灸太溪穴可以调理肾脏相关疾病,还可以根据其反应变化来推断肾功能。
如果太溪穴明显抑郁,可能是肾气虚衰了。根据“郁则灸”的治疗原则,可以通过艾灸太溪穴来滋养肾气,平时可以按压太溪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