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手法要领,针法灸法重点
艾灸的手法要领,针法灸法重点
艾灸取穴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乙型肝炎艾灸要点:肝俞、脾俞、足三里。穴位:祁门、太冲、
艾灸取穴周楣声2021-04-11阅读:1404链接:艾灸取穴就近(局部)的效果
艾灸对沿经络远离患处穴位的影响
艾灸取穴方法包括以下几种,此外还有远近法。
1.传统特效点
如肾俞、气海能固本固元,李三、中脘能扩中和胃。
苦味服胆俞、养苓,甜味服脾俞、阴苓,
盗汗服阴,治肿服灵台,等等,不一而足。
都要靠平时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的时候才会得心应手。
2.临床经验要点
若百会与肾俞同用,可长期用于壮阳治遗尿。
风池穴与杨凌一起服用,可以减少逆风,立即降低血压;
耳尖可以治全身所有疾病,而舒兰可以专治肠痈。
这些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充和验证。
3.天人相应点
人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密切相关,天人合一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临床实践中,针灸无论是局部还是就近,长途还是循经,始终以患者为主体。
而且与周围的外部环境,从来没有统一考虑过。
在子午流注、移光定位、脏气法等几种取穴方法中,
那就是了
在天人相应理论的指导下,
是以沿阴阳调理气血为主体,统一对待人体和自然的变化规律的高级针灸方法。
关于“午流笔记”的内容有专门的书,其不足之处在另一本拙著《针铎》中也有论述。
“动光定位”和“脏气法”两种取穴方法,在另一本拙著《针铎》中也有说明,此处不赘述。
4.病理反应点
内因必然都是外因,所以内脏病变往往可以在体表的某些特定部位出现一些病理反应物和病理现象。
也就是说,体表的损伤也可以在近处或远处有某种反应,
如小红点、小黑点、局部皮肤凸起凹陷等。
或者按压体表某一点时,手指下会有空虚、硬结、绳索、舒适、压痛。
急性炎症中,小红点最常见,尤其压痛反应最重要。
5.热点反应
另外还有热点反应,也要选。
古代有神灯点燃法,就是用辛温之品,卷成药,捻之,点燃,绕患处慢慢移动,熏之。
当光线到达敏感点时,每一次火焰下沉,局部热量也渗透很深。
或者用艾条点燃,慢慢抽。当它被熏到一个敏感点时,也能使热量向内感觉更深或向远处扩散。
如果找到了,这就是最好的艾灸点。
低电阻反应类似于这种方法。
摘自《灸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