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节气灸时间表新鲜出炉
2025年节气灸时间表
立春(2月4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万物复苏。此时艾灸可以选择肝俞穴、太冲穴等,以疏肝理气,促进气血运行。
雨水(2月19日):雨水时节,气候逐渐转暖,但早晚温差较大。艾灸可以选择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以增强脾胃功能,预防感冒。
惊蛰(3月5日):春雷惊百虫,万物生长加速。此时艾灸可以选择神门穴、内关穴等,以安神养心,缓解春困。
春分(3月20日):昼夜平分,阴阳平衡。艾灸可以选择百会穴、四神聪穴等,以调和阴阳,增强免疫力。
清明(4月4日):气温逐渐升高,万物生长旺盛。艾灸可以选择风池穴、大椎穴等,以清热解毒,预防春季过敏性疾病。
谷雨(4月20日):雨生百谷,适宜播种。艾灸可以选择脾俞穴、胃俞穴等,以健脾养胃,促进消化。
立夏(5月5日):夏季开始,气温升高。艾灸可以选择心俞穴、厥阴俞穴等,以清心降火,预防夏季心火旺盛。
小满(5月21日):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艾灸可以选择肾俞穴、命门穴等,以滋阴补肾,增强肾功能。
芒种(6月6日):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艾灸可以选择肺俞穴、风门穴等,以清肺解暑,预防夏季呼吸道疾病。
夏至(6月21日):白昼最长,阳气最旺。艾灸可以选择关元穴、气海穴等,以补益元气,增强体质。
小暑(7月7日):天气炎热,但未到极点。艾灸可以选择曲池穴、合谷穴等,以清热解暑,预防中暑。
大暑(7月22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艾灸可以选择涌泉穴、太溪穴等,以滋阴降火,缓解暑热。
立秋(8月7日):秋季开始,天气逐渐转凉。艾灸可以选择肺俞穴、风门穴等,以清肺润燥,预防秋季呼吸道疾病。
处暑(8月23日):暑气渐消,天气凉爽。艾灸可以选择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以健脾养胃,增强免疫力。
白露(9月7日):露水凝结,天气渐凉。艾灸可以选择肾俞穴、命门穴等,以滋阴补肾,增强肾功能。
秋分(9月23日):昼夜平分,阴阳平衡。艾灸可以选择百会穴、四神聪穴等,以调和阴阳,增强免疫力。
寒露(10月8日):露水结冰,天气寒冷。艾灸可以选择关元穴、气海穴等,以温阳散寒,增强体质。
霜降(10月23日):霜冻出现,天气寒冷。艾灸可以选择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以健脾养胃,增强免疫力。
立冬(11月7日):冬季开始,天气寒冷。艾灸可以选择神阙穴、关元穴等,以温阳散寒,增强抗寒能力。
小雪(11月22日):开始下雪,天气寒冷。艾灸可以选择肾俞穴、命门穴等,以滋阴补肾,增强肾功能。
大雪(12月7日):大雪纷飞,天气寒冷。艾灸可以选择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以健脾养胃,增强免疫力。
冬至(12月21日):白昼最短,阴气最盛。艾灸可以选择神阙穴、关元穴等,以温阳散寒,增强抗寒能力。
小寒(1月5日):天气寒冷,但未到极点。艾灸可以选择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以温经散寒,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
大寒(1月20日):一年中最冷的时期。艾灸可以选择神阙穴、关元穴等,以温阳散寒,增强抗寒能力。
节气灸的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穴位:根据每个节气的特点和自身的体质,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例如,春季可以选择疏肝理气的穴位,夏季可以选择清热解暑的穴位。
控制艾灸时间和频率:每次艾灸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20-30分钟为宜。每周进行1-2次艾灸即可。
注意饮食调理:艾灸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容易上火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清淡、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苹果、银耳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适当进行一些温和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