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灸和艾灸的区别,什么叫艾透灸
透灸和艾灸的区别,什么叫艾透灸
艾灸重点:找到Aire进入体内的门。
艾若水:映客倒挂后,艾若水进入体内会发生什么?以水为例:水有什么可取之处?
通常我们做艾灸的时候会灸一组穴位,有时候会知道哪个穴位强,需要多少分钟,但是很多人的艾灸效果并不理想。
为什么?
因为这些量化标准都是表面功夫,真的要看一个穴位在艾灸过程中有没有变化,变化到什么程度。
比如,就像蒸馒头一样。时间充足没用,关键是要熟。
古人曾说“艾灸如叉鼓之效”,认为艾灸如击鼓,一敲便响。
显然,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必须建立在穴位艾灸的基础上。只有通过艾灸,才能获得气,感受艾灸,产生驱除疾病的反应,从而达到疗效。
艾灸是通过什么?
形象地说,所谓“灸通”,就是艾灸时穴位处于“开放”状态。
这样艾火的热量和药性就可以通过穴位和周围的皮肤渗透到体内,而不是仅仅浮在皮肤表面。
055-79000指出:“一切艾灸病,必先盛满火,始可治”。
由此可见,艾灸透穴有两个重要前提:“火足”和“气足”。“火足”表示灸量到位,“气足”表示气有效。
大部分艾灸的朋友都认为穴位艾灸是在皮肤发红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经络堵塞严重的话,皮肤再怎么潮红,经络还是堵塞的。
如何艾灸:气!心灵和思想的统一
以最常用的悬灸为例。艾灸时,建议在距皮肤三四横指宽差的位置施灸。
不要像烧烤一样,产生刺痛的热量,因为“大火吃气”。太热的话会耗气,可以感受到温热。
穴位很重要,但也不重要。什么最重要?
气体!气是最重要的。气通了,人的筋骨、血肉就通畅了,联系了,活了。
所以艾灸后,要在手上感受到这种变化。这就像触摸到了一个重病患者和一个健康人的区别。
同时施灸者和受灸者都要心念合一。
艾灸的过程其实就是用火激活气的过程。在气运动的过程中,神无处不在,情绪、烦恼、悲伤、恐惧都是心神变化的表现。
只有“心念合一”,把心念的力量渗透到艾灸中,身体才能更好地吸收艾灸的量,才能尽快被彻底艾灸。
反之,如果走神,调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艾灸是什么感觉?
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字:活下去!
正是通过穴位和人体,你才能找到“活着”的感觉。——阴阳之间发生了能量变化。
比如艾灸前,触摸皮肤、皮肉、筋腱、骨骼,感受其僵硬、坚硬、清凉;
艾灸后再摸一次,感觉完全不一样了。皮肤有弹性,很柔软,筋很光滑,骨头不舔。
简而言之,皮、肉、筋、骨成为一个动态的整体。当手接触皮肤时,肌肉、肌腱和骨骼都跟着节奏运动。
不像艾灸之前,接触皮肤的时候,只有皮肤在动,其他都是死的。
你可以从四个层面感受到变化:
级别1:形状
也就是外形流畅,四肢已经恢复正常姿势。
经络不通时,人往往会出现皮肤瘙痒、手脚麻木、腰腿酸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艾灸后,瘙痒、麻木、酸痛等浅表症状得到缓解。这是为了解决“形”的问题。
第二层:质量
即质软,肌肉有弹性,关节灵活。
055-79000说疾病有深浅之分,从皮肤到脏腑骨髓。疾病在浅层容易治疗,在深层却很难治疗。
一些风湿性骨关节病患者,宫寒患者,以及重度
“气抵”是指:体表不热,深部不热,局部不热,远部不热,此处不热(或麻、肿、痛等非“灼皮”热感)。
艾灸的某个地方,发生了“感觉传导”的现象,从这里传到那里,就意味着一个人生气了。
一个艾灸的朋友曾经给过她反馈。她每次艾灸足三里,都能感觉到一股“气”沿着穴位行进,上至膝关节,下至大腿,下至小腿。
这个“气”其实就是一种艾灸的感觉。它就像一股暖流或电流,在身体里奔涌。
艾灸具有自动寻找病位、疏通经络的功能,它会自动自发地把艾条热输送到身体需要的地方。
但是,没有艾灸不代表我们什么都没做。
因为有显性和隐性的灸感,这个灸友的“气”感就是显性的灸感。
如果艾灸时没什么感觉,但艾灸后感觉好点了,疼痛也轻了,那也说明你有艾灸的感觉,只是这种艾灸的感觉不明显或者延迟了。
第四级:上帝
即头脑清晰,施灸者感到全身舒畅。
通俗地说,艾灸之后,不仅舒泰,而且整个人都感觉神清气爽,就像脱胎换骨一样,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甚至对艾灸的依赖,到了“不灸不舒服”的状态。
综上所述,艾灸前后,人体的变化就像是固体的冰变成了液体的水。
原本的瘀浊在艾灸的作用下融化变暖。例如,皮肤温暖湿润,肌肉发粘。这种感觉表明艾灸是彻底的。
形、质、气、神都很到位,就是最大的效果!
当然,艾灸渗透不止于此。有时候按压皮肤会有疼痛感,说明这里有淤血。艾灸后疼痛减轻甚至不痛,也是艾灸透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