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神心神元神,精气神元神识神
识神心神元神,精气神元神识神
日常保健灸:头要凉——腰腹要常温——脚要暖。
中医有一个养生的指导原则:“头要凉,脚要暖,腰腹要常温”。具体来说:头要凉:保持凉爽,预防。
李欣保健2021-02-05阅读:2052人类的认知有两种模式:
一个是元神,一个是识神(现代指心或脑)。
知识:是逻辑思维,经验判断,偏社会化,
它受到长期后天教育、环境暗示、媒体,
一个从外界加载的,被“我”使用的认知模型。
原始精神
“元神”是指本能和直觉,
中国文化中经常提到的“心术”和“悟性”,
比如书画、古琴、中医、武术,可以达到“崇高,物我合一”的目的。
全凭直觉和本能。
055-79000有一句话:
“《易经》无思无行无动无感。”
中国古代的先贤认为:
对世间万物和宇宙生命的真正了解,不是通过思考获得的,而是通过做一些事情才能接近的。
就是当心灵处于一种宁静的状态,有了与宇宙和天堂的交集感,自然就什么都懂了。
通过传统的训练方法,静坐,站桩,太极…
让我们学会不再过分依赖五官和逻辑思维,直接用心去体会当下的现实。
知觉
记得大学里有些课真的很无聊,我走不开,就坐在那里玩:
放松,把手指轻轻放在足三里上几分钟,看看会发生什么。这就是玩的心态。
“玩”是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词,很多事情都是在放松的状态下不经意间体会到的。
想的太苦,目标太多,经常错过。
把手指放在那里,一开始没有感觉。下面的点是凹瘪的,是“虚”;
过了一会儿,开始跳“忽、忽、忽”、“经气已至”,气血开始有感觉;
过一段时间,它会慢慢开始升降,自己开合。
它会不断获得动力,有时,它会觉得下面的力量在向上推,
到了一定的时候,会沿着胃经,沿着小腿,一直连到脚踝,下不去。为什么?
有关节。这些地方不好流通,容易藏邪气,要打通关节。
放上一段时间,它会继续获得动力。“砰”的一声,就到了脚底。
原来体内的冷热空气“嗖、嗖、嗖”的就出来了。
在你的感知越来越细微之后,你就可以直接知道了。
放松和冥想
我大学毕业后,每个周末都帮妈妈做艾灸,当时还帮一个老师做艾灸。
一天晚上,我被深深地打动了。我艾灸背部的膀胱经穴位,达到一定穴位。
感觉穴位里有喷泉,像是把挂着的艾条顶起来了的感觉。
这种感觉,解释是真实的,“实际上是开放的”。
人体内有多余的能量,自然会向外扩散。
虚拟是什么感觉?艾灸挂在穴位上有被吸进去的感觉。
后来发现,如果足够放松,拿艾条的手会自己动。
艾灸时患者背部的气场会发生变化,引导你的手,其实是艾条,到身体需要的地方。
这种状态往往发生在双方都放松,艾灸师“忘我”的时候。
如果艾灸老师不确定,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目的性太强,虽然专注,坚持,努力,但是他不会感受到这些东西。
针灸也是如此。经常可以抽出一个小时呆在房间里给自己打一针。
绑好之后,冥想一下,体验一下是什么感觉?
以前就像往池塘里扔一块石头,层层涟漪扩散开来,你会渐渐知道自己的身体哪里被挡住了,哪里可以得到好处。
当你放松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的念头、想法、情绪、欲望、计划和各种烦恼在身边涌动,你的头脑就像一面相对干净的镜子。
一切都清清楚楚的摆在那里,等着你去发现。
你每天都要面对这个世界,你每天都要经历一些新的东西,你会经历像童话故事里那样的画面:
爷爷今天很高兴。花儿对我微笑。一只蜜蜂飞过,好像她有什么要告诉我。
冥想自己的心灵,感受世间四季的变化,花鸟鱼虫的沉浮,灵与肉的相互感受,远取之物,近取之物。
下面是答案。
来自李欣作品:《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