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灸量,艾灸的灸量
什么是灸量,艾灸的灸量
艾灸无为的做法:艾灸的感受,艾灸者的热传感受。
有艾灸感和传热感的时候,艾灸手感有几种:虽然老师一直反对初学者过分注重手感,但是他希望我们.
如何判断艾灸量是否足够?
第一,艾灸的感觉消失。
艾灸发生的时候,我们说艾灸的地方对艾热非常敏感,当身体吸收了足够的艾热,这种敏感就会消失。
原因很简单,就像你吃饱了饭就不想再吃了一样。
灸足时,灸的地方对艾热脱敏,称为“灸足”。
需要注意的是,在艾灸量充足的情况下,无论我们如何调整艾条的高度和角度,施灸者都会有发热的感觉。
这个时候就不要硬灸了,就像多吃几口饭,伤脾胃一样。灸够了继续硬灸会伤阴。
然而,在通常的艾灸过程中,被艾灸者会感到热,
大多是艾灸者把艾条拿得太低造成的。可以往上拉一点,再做一些手法,很快就能找回艾灸的感觉。
如果艾灸师觉得艾条一直撑着,这个时候就不要轻易换了。可以把艾条拉高一点。
此时重复捻转手法,慢慢将艾条从垂直于皮肤的状态变成小角度。
在艾灸的过程中,高度和角度都是不固定的,施灸者要灵活变化,舒适放松永远是施灸者的最佳选择。
第二,观察被灸者的反应。
这种方法非常适合艾灸快睡着的朋友,尤其是小孩。
儿童常灸的穴位主要是沈竹穴和肚脐。
比如孩子睡着了,我们就艾灸他的肚脐。我们怎么知道怎么灸够(孩子身体比较通透,艾灸进去容易灸到位)?
艾灸的时候可以观察他的呼吸。如果很深,说明艾灸进去了;
另外,孩子进去艾灸,一般都是一动不动的。
所以,孩子睡着了,你帮他艾灸,他一直不动,突然翻身,或者动来动去,说明艾灸够了,可以停了。
了解艾灸的真相,可以帮助我们消除对艾灸时间的一些误解。
比如最常见的一种是穴位艾灸,每次只能持续15分钟到半小时。
当我们胃口不同,食量不同时,如何做到艾灸统一,而不考虑被艾灸者的感受?
这显然是错误的。
另一个启示是,孩子没有不适,不需要艾灸。
各位朋友,你要相信,你的孩子很健康,只是偶尔有点外感疾病或者消化不良,基本体质很好。
通过艾灸,调整他体内的气,孩子恢复的很快。
为了真正孩子的好,在他有明显症状的时候果断艾灸;
平时,让他玩,让他亲近自然,不要追着他跑,叫他被你艾灸。
想让孩子被艾灸,就得问问他的身体是否需要艾灸。
不然坚持艾灸半个小时有什么区别?都是一样的坚持。
第三,如果艾灸够了,看效果。
艾灸敏感而充足,通常随之而来的是病后康复,精神充足。
与霸道消除症状导致的“痊愈”不同,艾灸足够后的痊愈往往身体状况更好。
这在儿童身上很明显,
孩子灸足的第二天,开心的蹦蹦跳跳,跑了一天也不累。这种状态可以持续很长时间。
反过来说,我们成年人,天天灸,还是很难灸够,为什么?
我们每天花太多时间。
原创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