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是什么,热敏灸和悬灸的区别
热敏灸是什么,热敏灸和悬灸的区别
热灸与无为灸,如何找到吸穴(热敏部位)
“热敏灸”是由老教师周楣声首先提出的。当时有一个谢锡亮的北方学派和一个周楣声的南方学派。他写了《灸绳》。
热敏灸是用艾条悬灸“热敏”穴位,刺激热敏灸感和经络气传导。
个体化饱和脱敏灸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艾灸的疗效。
热灸疗法起源于《内经》,与传统温和灸疗法相比,
虽然都是以“挂”穴、艾灸为目的的挂灸疗法,但有以下本质区别:
1.被灸者的灸感不同:即施灸时患者的自我感觉。
对于悬灸疗法,艾条热量作用于体表,自然产生热觉。
针灸疗法的本质和灵魂是“针刺要害,行气有效”,即刺激经络和行气,行气必达患病处。
热灸强调在灸的过程中,被灸者产生:
热穿透、热膨胀、热传递、局部不热(微热)、远端热、表面不热(微热)、深部热、非热感等。
六种热感灸感通过气感传导,气到达病位,而传统的挂灸只有局部和表浅的热感。
2.艾灸位置的选择不同:艾灸位置用于选择穴位。
发现人体穴位有两种状态:静息状态和致敏状态。热敏灸是在热敏穴位上施灸。
热敏穴位对艾热极其敏感,最容易刺激经络气的传导,产生小刺激大反应;
然而,传统的悬灸没有认识到穴位处于致敏状态和静止状态,
所以艾灸不需要区分和选择热敏穴位,所以刺激经气传导的效率很低。
3.艾灸量不同:艾灸量是每次艾灸的有效剂量。
艾灸剂量由艾灸强度、艾灸面积、艾灸时间三个因素构成。
在前两个因素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艾灸剂量主要由艾灸时间决定。
实施热敏灸疗法时,每个穴位的灸治时间不是固定的,
是因为人因病因不同,穴位不同,是个体化热敏灸感消失的程度不同的艾灸时间。
这是病体自身表达的所需灸量,所以是最合适的个体化充足灸量,即饱和脱敏灸量。
但传统的悬灸量一般是每穴10 ~ 15分钟,或局部皮肤潮红的程度。
往往达不到个体化治疗的最佳艾灸量。
4.艾灸效果不同:提高艾灸疗效。
20年的研究表明,热敏灸刺激经气,经气到达患病处,实现了“气达而有效”的古要求。
因此,热敏灸的疗效比传统的悬灸疗法大大提高。
尤其对以下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哮喘、过敏性鼻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原发性痛经、
慢性盆腔炎、阳痿、面瘫、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膝骨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等。
热敏穴位艾灸的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始于1988年,由江西中医药大学陈日新教授课题组完成。
从艾灸临床发现的六种穴位热敏现象出发,以临床为基础,
遵循肯定现象探索规律创新技术提高疗效的思路,
采用循证医学和当代随机盲对照的现代临床研究方法,
18年来,穴位的热敏现象(透热疗法、热膨胀、何